菩  提 迦 耶 世間任何學說和教派都以解決人生問題為主旨,特別是終極關懷,更是衡量一門學說或思想圓滿與否的標準。我們佛子修證佛法的終極目標就是了脫生死,我們淨業行人的終極目標就是往生極樂,所以我們此行朝聖的第一站也是瞻拜時間最長的一站,佛陀的成道處——菩提迦耶。  菩提迦耶位於印度比哈省境內,距離現代化的迦耶城詹森16公里 ,距離印度的工業重鎮加爾各達約有607公里 。這裏的土地肥沃而富足,而這裏的村莊卻並沒有 澎湖民宿因為有肥沃土地而富貴安康。比哈省是印度比較窮困的省份之一。帕爾古河(即古稱的尼連禪河)靜靜地流淌著,慈藹地哺育著這聖地邊緣困苦的眾生。2500多年前,釋迦族的太子帶著6年苦行後的疲憊來到這裏,就在這裏覺悟宇宙人生的真諦,成為我們至善圓滿的覺悟者——佛陀。  菩提迦耶是我們朝聖的第一站,也是最重要的一站。我們當時還不知道它也是佛陀聖跡當中佛教氛圍最濃厚 售屋網的地方。雖然今日的菩提迦耶寶塔巍巍,法音宣流,各國的朝拜信眾川流不息,但是它也幾經興衰。  在釋迦牟尼佛正覺後約250年左右,原先的 暴 君,後來的佛教大護法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來此朝拜,他在釋迦牟尼佛成正覺的菩提樹下安置了一塊金剛座,並于菩提樹旁興建了一座塔寺紀念供養佛陀。  到了西元4世紀,由於當時的錫蘭(今斯里蘭卡)國王到印度朝禮聖地時,倍受冷遇,頗為艱辛,以此因 住商房屋緣激發了錫蘭國王出資興建大菩提寺,給來自錫蘭的僧人朝拜提供了方便。  時光流逝到1 2世紀,那個充滿災難的年代,回教的入侵將大菩提寺破壞殆盡。後到14世紀,由當時的緬甸國王出資在阿育王時代塔遺址上恢復重建。  然而重建後沒有多久的大菩提寺又遭受洪水的侵襲,最終將其埋沒于泥沙之中達數百年之久。直到1861年,印度考古研究所的總指揮亞歷山大·康寧漢根據玄奘大師《大唐西域記》的記載進行挖掘 室內設計,才使這片聖地重見天日。所以今天當你朝拜菩提迦耶時,你會發現它坐落於一片方形的深坑裏,周圍皆高出它數米,這便是後來洪流衝擊帶來泥沙地勢不斷增高的緣故。剛挖掘出土的菩提寺金剛塔只有底層包括四壁古老的佛像。1 870年末,在緬甸佛教徒和當時的孟加拉政府的協助下,又將其重新修建,從此這座雄偉峻奇的大菩提塔才又矗立在這片聖地上供信眾瞻拜。  淩晨4點,我們像往常在寺院一樣起早準備上早殿,只是今日上早殿的地點 買房子不在大雄寶殿,而是在菩提迦耶釋迦牟尼佛成道的菩提下。  下了車,一大群手拿蓮花的印度兒童擁上來歡迎我們,當然更歡迎買他們手上的花。他們不斷地用漢語喊著阿彌陀佛,讓我想起了阿彌陀佛無盡的悲願。  聖地是不可以穿鞋進入的,我們把鞋放在寺院的入口處,捧著大把的小蓮花伴隨寺院梵語高音喇叭聲,光著腳邁在聖地這冰冷的石板路上,只覺得異常莊重。那種梵語的高亢聲音不知宣唱著什麼,只覺得給我們以豪邁,給我們以信心,給我 住商房屋們以力量。  四五點鐘的早晨是漆黑的,但並沒有因此而減少朝拜的人群。我們踏看清冷的大理石板,走進凹于一方池中的大菩提塔和遍佈四周刻滿佛像和經文的小塔。我們在大菩提塔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,供奉上我們淨潔的蓮花,投誠一片佛子的心。  在這裏我看到了“和諧”——一個人類共同的心聲。我明白了什麼叫包容,什麼叫歸元無二路,方便有多門。  這裏穿梭著各種膚色,操著各種語言,披著不同袈裟的各國憎侶:紅袈裟偏袒右肩的喇嘛,桔黃色袈裟偏袒右 小型辦公室肩的泰國僧人,一身潔白袈裟的斯里蘭卡比丘尼,還有我們披著棕色袈裟的漢傳比丘、比丘尼,以及日本的、韓國的、緬甸等國披著各式袈裟的僧侶。  他們引領著那也是各種服飾膚色不同的各國信眾在那裏禮拜、供養、繞塔、念經、禪坐等等各自的傳承儀軌。我們坐在菩提樹的右邊念經。我們雖然聽不懂坐在左邊的斯里蘭卡僧人念什麼,也聽不懂正在繞塔的緬甸僧人念什麼,也看不明白那掛滿菩提樹四圍鐵欄寫滿異國文字的布幔,也迷惑于西藏喇嘛那高高的一層一層的壇城……,但是好像我 屏東房屋們心裏都明白。各國僧人和信眾用各自不同的形式和儀軌去修持、去供養,一切是那樣地平靜自如,一切是那樣地和諧,他們互不相擾,無有紛爭,靜悄悄的,只聽到各種不同語言的念誦聲。  和諧,一個世人所熟悉的主題,世界上多少人卻不曾擁有它。  真正給予人類和諧的真理應經得住歷史和現實的考驗。佛陀的言教2500多年來一直指引著無盡的眾生脫離苦海,趨向光明的彼岸。任何學說和思想都應如此。真理的言教應當使人回歸寧靜、和平、超越和自然的家園,而不是恐懼、暴亂、流血等罪惡的深淵。我 商務中心們佛陀的言教也經歷無數次毀滅或摧殘,今天佛陀的智慧依舊如黑夜的火焰,它依舊平和地向一切眾生舒開了它慈悲無限的胸懷。佛陀圓滿的智慧是無我,是超越,是空性,它又已不記得是誰的無知和粗魯曾將它傷害。佛陀無限包容與關懷,直到今天聖地周圍的印度教徒還是依靠他的慈悲而生存,當然我們也是如此,只是我們生存得更好,我們有佛陀的智慧。  讓我們真正認識到和諧世界從心開始,這是一顆覺悟的心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自《淨土》2007年第1期 道岸 嶽慧 小型辦公室  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x99yxyih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