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廣網北京4月8日消息(記者王茂盛 李健飛)據中國之聲《新聞和報紙摘要》報道,雲南農業資源豐富,有特色,但面臨著市場發育晚、銷售不暢、附加值低等問題。雲南農業如何走出大山,破題解困?14-4-8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>>>尚為音視頻播放器
  位於昆明的斗南花市是雲南乃至全國的花卉集散地,十多年來,鮮花當街論斤、掄捆叫賣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。然而這種手對手交易市場風險大,種花、賣花象炒股。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中心總經理張力:
  張力:我們這個玫瑰花,從種下去要到它產花,快的4到5個月,農戶把苗種下去的時候是半年以後的風險了,為什麼會漲,為什會跌?市場發生了變化。
  斗南花卉園區開發公司副總經理董瑞概括說,好東西賣不上價,關鍵是市場信息滯後。
  今年年初,雲南七彩高原網正式上線,為企業和農戶提供電商服務,對網商發展部總監馬蓉說來說,改變仿佛在一夜之間。
  馬蓉:我的網站平臺基本上是整合了雲南的農優特色產品。我提供了兩種模式,一種使自己運營,一種就是我們來代運營。我們從前端創新的營銷模式拉動了雲南農特產品的外銷。
  有數據顯示,“觸電”後的雲南農產品銷量大增。在去年的“雙十二”淘寶特色館中,雲南館全天銷售額達827萬,在全國二十四個館中位居首位。董瑞認為,觸電是從核心解決了生產者看不見價格而消費者又看不見品質的“兩頭看不見”問題。
  價格去哪兒呢?在於瞄準市場;品質去哪兒呢?在於制定標準。
  董瑞:基因庫也好,物產也好,雲南是最應該最具備這種條件和優勢的,但是我們搞倒掉了,雲南現在主要的花卉種植得種球、種苗絕大部分依賴進口,以雲南的花卉產業為代表來看,實際上我們依然站在產業的中游和下游。
  如何提升品質?雲南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趙鴨橋回答,標準化和信息交互就能讓雲南農業叫響市場。去年底,雲南開始嘗試搭建在線全景農業平臺,消費者在千里之外就可以實時查看雲南農產品的種植、加工、包裝和運輸全過程。
  趙鴨橋:通過這樣一些方式,讓消費者對這個東西放心,他就有有高的購買意願。
  而對於如何打造品牌,雲南農業大學校長盛軍則認為,運用信息技術,同時提煉出產品更多的特色屬性,可有效促進高原特色農業提檔增值。
  盛軍:高原特色農業最大最大一個瓶頸是市場化,缺少品牌,品牌才有附加值。把雲南的生態指標和人文指標要加到產品里,就是雲南獨特的食品體系的指標。  (原標題:高原特色農業的“觸電”嬗變——記雲南農業走出大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x99yxyih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